香港大學「如何改善社工職業過勞混合研究調查」

香港大學「如何改善社工職業過勞混合研究調查」

如何改善社工職業過勞研究調查

請點擊以下連結了解詳情

三年疫情,衝擊不斷,部份市民身心疲憊,社工肩負著解困救助的重要角色,作為社會福利最後防線的守護者,工作量持續增加,社工也出現職業過勞(Burn-out),甚至身心枯乾的徵狀。

 

有鑑於此,長期關注身心健康的自在社慈善團體推出「社工 burn-not-out」計劃,讓社工重拾內在力量,有效面對職業過勞。自在社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採用學術研究方式,評估該項目的成效;這可能是香港首次關於「如何改善社工職業過勞」的學術研究調查。

 

該項目包括 8 節的網課和實體課,於 2024 年 1 月 2 日至 3 月 1 日期間進行,共有 300 名參與者,包括社工(94.3%)以及其他輔導專業。

專業生活品質量表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

  • 專業生活品質是一個針對助人職業而設的評估量表
  • 該量表被廣泛用於國際上,已經有30種語言的翻譯版本
  • 助人職業的性質使得他們經常接觸到弱勢群體及需要幫助的人,該量表用於測量在幫助他人時所體驗到的正面情感 (慈悲富足感) 和負面情感 (慈悲殞盡感)
  • 慈悲富足感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是通過幫助他人而產生的一種豐富感受
  • 慈悲殞盡感 (compassion fatigue) 由職業過勞和繼發性創傷壓力所組成
  • 職業過勞 (burnout) 的主要成因是工時過長導致情緒耗
  • 繼發性創傷壓力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主要成是長時間接觸他人的苦難和創傷而導致情緒耗竭



3. Stamm, B. H. (2012).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and Fatigue Version 5 (ProQOL). www.proqol.org Kroenke, K., Spitzer, R. L., & Williams, J. B. (2001).

港大研究團隊採用混合研究方法。量性研究方面,研究團隊運用了國際學術認可的專業生活品質量表、病人健康狀況問卷-9、和健康界線評估在計劃前後對參與者的情況,並進行測量和比較。至於質性研究,我們採用焦點小組討論,了解香港社工所面臨的壓力源、身心枯乾狀況,以及對社工 burn-not-out項目的反饋。

300位參加社工burn-not-out課程的參加者當中:

  • 前測收到255份有效問卷
  • 後測收到113份有效問卷
  • 一共有368項有效數據

質性研究方面,兩場焦點小組討論共 11位社工參與(4 男 7 女),他們的工作年資由一至超過三十年不等。

根據專業生活品質文獻支持,影響助人工作者職業過勞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環境、與個案的關係以及個人心理質素的影響而引致。

 

研究結果顯示,業界社工的職業過勞徵狀相當明顯。但經過兩個月 8 節課程後,情況明顯改善。

中等職業過勞比例,從 93.0%下跌至 73.5%

中等繼發性創傷壓力比例,從 80.0%下跌至 63.7%

有抑鬱症狀的比例,從 68.0% 降至 52.2%

慈悲富足感比例,從 3.5%上升至 15.0%

另外,兩個月 8 節課程對於社工建立健康界線,有非常明顯的幫助和改善。參加者表示:

  • 同意:「我能夠清晰地拒絕工作上不合理的要求」(從 21.7%提升 51.3%)
  • 同意:「我能夠清晰區分工作上屬於我和不屬」(從 32.4%提升 69.9%)
  • 同意:「我不會背負服務對象的情緒和責任」(從 34%提升 68.1%)

「華山老師提過健康界線,我覺得好好。例如放假,你有好多嘢要做,但老細再畀一啲嘢你,你點樣分先後次序,了解自己嘅 limitation,點樣做到 self-compassion… (我們需要)共修係由同學仔 grad(畢業)後有 follow up,有重聚嘅時間分享一下。」

社工心聲

探討社工壓力來源:與社會工作無關的工作性質

 

「我覺得(社工)係一個 calling 嘅工作。但 lump sum grant(整筆撥款)之後,好多社工都要 bid 好多funding,去衝好多 program。你有幾多個 project 就有幾多個老闆…最致命嘅係覺得依家係跑數,而唔係做緊 social work。呢個落差就真係好大。」

探討社工壓力來源:慈悲殆盡感(職業過勞+繼發性創傷壓力)

「我做駐校社工,接觸到好多小朋友,好難抽離。家長佢所有嘅壓力,全部都喺我身上。我個膊頭好重。有家長其實係有自殺傾向,亦有精神上嘅需要,都令到我夜晚瞓唔到。成日都會凝住個電話半夜會響。所以呢個係當時嘅 burnout…啲阿頭(上司)會不停不停不停加嘢畀你做,搞到大家都好辛苦。」

慈悲富足感

「(慈悲富足感)其實係會有,但我會形容係好短暫。因為當你每一日有好多工作要累積,而服務緊嘅單位或者機構嘅政策都未必幫到手嘅時候(就會有壓力)…其實我自己都會諗呢啲計劃係咪真係可以幫佢(案主)做到一些佢想做嘅事…如果佢(案主)同我講們說「今日我心情好咗喇」,或者可能我見完佢一次,佢覺得舒服咗,其實嗰日我都會有滿足感,都會好開心的。」

課程學員分享

「(自在社讓我)搵返個死位。自己太忙,沒有去照顧自己,不知不覺累積咗(壓力)。在課裡好似 review 返情況。我覺得有用,將自己嘅情緒清一清。唔係可能會 burnout。」

「去(自在社)上課,真係釋放咗好多壓力,喊咗好多次。我哋社工好多時候就係撐住身邊嘅人。有時你唔會夠膽去話畀人知…自己好多時候都頂咗佢。變相就係我哋好多時都會先去關注人哋嘅需要多過自己嘅需要。」

「如果香港多啲類似自在社嘅 resources,可以有多啲 back up…每個人會比較正面正向嘅心理…既然我哋社工都有咁多 burnout,其實其他人都有喎。醫護又有,咁佢哋點呢?」

研究建議

社工往往專注於照顧案主需要而忽略了自我關懷。

本研究希望喚醒香港社工們,他們有能力扭轉職業過勞的局面:

  • 透過建立健康界線釐清工作責任範圍
  • 提高「自我關懷 Self -care」的意識
  • 辨悉職業過勞的徵兆
  • 在需要時尋求支援

社工優先照顧自己,並在社工專業中建立同理心和慈悲文化,從而共同創造一個支持社工身心健康的文化和提供優質照顧質素。

傳媒報導

請點擊圖片/連結查看完整報導

文匯報

RTHK radio: Hong Kong Today (電台訪問)

商台881: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電台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