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情緒勒索?

90年代美國心理治療師Susan Forward提出「情緒勒索」,就是當事人覺得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便威迫利誘對方就範,透過展示傷痛來控制對方,美其名為愛。譬如:

母親說:「阿女,你不是說過永遠照顧我嗎?」
父親說:「如果你和她結婚,你不是我兒子。」
男友說:「既然妳拒絕,我就去外面找女人。」
女友說:「你現在不回來,我令你身敗名裂。」
老闆說:「你令我太失望,枉我一直提拔你。」
案主說:「妳太自私了,放工後就變得冷淡。」

許多專業助人工作者,都曾面對情緒勒索,對方通常會渴求認同,一旦無效,便轉為譴責,再逐步升級,甚至要脅自殘,玉石俱焚,逼你就範。這往往源自原生家庭:「你乖,媽媽就陪你玩,我就愛你」。

情緒勒索需要雙方共謀,將自身需要投射到對方身上,自我催眠說:「我沒有選擇、難道見死不救?」雙方都扭曲自己,以為犧牲自己,你就愛我。情緒勒索,其實是各取所需、兩敗俱傷的「互累症」(Co-dependency)。

健康關係,需要健康界線。沒有健康界線的愛,只會縱容,背負對方的責任,令自己枯乾內耗,背負對方的情緒和責任,最終委屈自己,捲進「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的情緒鬧劇。受害三角,三方都要入戲,各自捲入自編自導的情緒鬧劇。當我以「拯救者」自居,就需要尋找「受害者」,投射自己的拯救慾望,施恩求報,一旦被拒,便投訴對方,變成「受害者」。

出路是懸崖勒馬,離開受害三角,建立健康界線,清晰自己的情緒底線,自己責任自己負,讓關係從索取依賴的A字型,轉為健康界線的H字型。彼此關心不上鎖,連成一體有自我。

這個工作坊讓我們學懂健康界線,自己責任自己負:
1、沒有人有責任、有需要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期望。
2、快樂與否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任何人可令我快樂。
3、如不設定情感底線,變相鼓勵別人決定我的界線。
4、不再背負對方責任,又不會將自身責任推卸給人。
5、說不並非拒絕對方,而是尊重自己,真正負責任。
6、我們能真正自愛,懂得區分健康界線和劃清界線。
7、清晰認出受害三角的癥狀,掌握健康關係的秘訣。

這個工作坊,讓專業助人工作者首先建立健康界線,與自己的家人、伴侶和朋友,實踐有效溝通之道,從而建立專業而健康的助人關係,更讓服務對象懂得面對情緒勒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