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時「道愛」?

華人傳統文化,我們不習慣道愛,通常到對方離世,我們感到內疚,才流淚講我愛你。可惜,只是對著冷冰冰的棺木或大理石道愛,自己終生遺憾。其實,如果真正重視對方,請珍惜當下,在對方健在時表達。畢竟,沒有表達出來的愛,只是一塊種籽,不是真正的愛,對方也沒有收到。既然愛是世界最有力量的能量,就讓我們用心學習、真誠表達、勇敢道愛,讓對方收到支持,也讓自己表裡如一、提升力量。  

Read more

人生必修一課 – 如何「道別」?

我們時常貪執過去的情感糾纏和榮辱得失,用陳腐的身份認同來逃避面對當下。我們值得靜下來,閉目,感受什麼人事物,值得放手,不再執著、不再執迷,可能是逝去的感情、糾纏的慾望、痛苦的執迷。我們可以先多謝它在我生命裡扮演的角色和價值,帶著愛讓它回歸本源。一般而言,道謝、道歉和道愛,適合當面表達,或直接發訊息;至於道別,則可能在內心處理,已經足夠,不一定要面對面。

Read more

侘寂

世態無常,如何自處? 誠意推薦「侘寂」(wabi-sabi),這是傳統日本美學,接受生命的變幻、無常、不完美,方能幸福自在。 「侘寂」起源於中國宋代(960-1279)的道教,後來傳入佛教禪宗。「侘寂」是深度簡樸的生活藝術,善待一切順逆,品嚐萬物的缺陷,從園林、建築、陶器、插花、衣物,到生離死別,莫不如是。「侘」就是簡陋樸素的優雅,不追求白壁無瑕,不貪求金碧輝煌;「寂」就是看透萬物無常生滅,感悟箇中變幻無常的無盡創造力,猶如被風吹彎的樹木枝幹、在破爛牆角的青苔和小花,盡是劫後餘生的百折不屈,綻放出寧靜樸實的睿智和謙卑。 侘寂,也體現在日本茶道:16世紀由茶藝大師村田珠光,使用破裂茶具,珍惜殘缺本然,搭襯簡約俐落、自然木紋傢具,激活想像力、培育慈悲心,如實靜觀,放下二元對立的美醜評斷。換言之,凹凸不平的裂痕,短暫易逝的生命,毋須內疚、決非失敗,而是成住壞空的真諦,讓我們放下貪執,感悟自然之美,珍惜每個當下,一期一會。 侘寂,也呈現為金繕藝術,用金粉與塗漆,修補破損陶器。如其掩蓋裂縫,不如是彰顯裂紋,善用金粉,黏合崩毀器物,在縫合處上繪漆灑粉;透過精細技藝,讓裂縫彰顯缺陷的震撼美態,將生命痛點,變為亮點。深刻劃痕,正是歲月印記。一旦抹去傷痕,便否定生命實相。保留不完美,勇敢站出來,分享生命脆弱,細味不完美的美,激活傷痛背後的寬恕和愛,方為生命美學的豁達大道。 人生,猶如器物,歷經歲月洗刷,難免破裂損壞。與其逃避掩飾,不如勇敢面對,視為人生本然,從中看穿執念,方能自由飛翔。 感謝攝影大師Jeffrey Siu,教我認識「侘寂」,期盼分享Jeffrey的正念美學精神,薪火相傳。 Jeffrey 老師的侘寂分享:https://youtu.be/Vd_bWml40u8  

Read more

Self-coach (自我啟導)

過去16年,我們用心探索全民self-coach,成果喜出望外,無數市民找回內在力量。問題是,「全民self-coach」是否真的適合香港? Self-coach(自我啟導),就是「睇自己」:回歸內在,覺察當下,如實靜觀,不再聚焦外在人事物,而是內觀起心動念,覺察自身行為、情緒和信念模式,給力內在資源,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全民一起「睇自己」,是細水長流的覺醒運動,讓我們重拾與生俱來的自癒力、免疫力、創造力。 「睇自己」,關鍵是如實覺察,如其所是,放下自我、自利利他,猶如古人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換言之,「睇自己、撐別人、利眾生」,從self-coach到coaching others,自愛愛人,度人先度己,修行先修心,一切由自己開始。 本文借鑒西方輔導學發展史的幾個重要門派,管中窺豹,探索可持續發展、循環複製的助人自助新範式。 XXXXXXXXXX 從「專家治療」到「全民self-coach」 原始部落社會將生病當作神靈降災,需要祭祀或巫醫驅邪除魔。直到19世紀,心理治療才獲認可成為專業治療,首先應用於醫學。1843年,英國外科醫生James Braid 將催眠引入醫學,開拓醫學心理治療。19世紀末,弗洛伊德 (S. Freud) 創立精神分析療法,1895年出版《歇斯底里研究》,治療重點是各種「異常」的精神現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業革命的美夢,徹底爆破,人們轉尋心靈慰藉,心理治療急速發展,門派數以百計,普遍跨越弗洛伊德從上而下的「專家治療病人」。 一、Carl Jung:貫穿東西方文化論述 1907年,弗洛伊德初遇榮格,讚歎不已,邀請榮格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第一任主席。1913年,榮格批評弗洛伊德偏重性欲作為生命能量(libido)的本質,完全忽略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就是人類祖先進化過程中,集體經驗底層的共通精神結構「原型」(Archetype),包括陰影投射、英雄、智慧老人,大地母親等。榮格在1920年代提出「共時性」 (synchronicity),就是沒有因果關係下「事件有意義的巧合」。自此,心理學和量子物理學多元互動,愛因斯坦構思相對論期間,經常和榮格交流。愛因斯坦妙語總結:「共時性是上帝隱姓埋名的方式。人類發明了時間,在宇宙尋找位置,但時間並不存在,所有體驗,只在當下。」 榮格是漢學家,醉心研究中國文化,高度評價《易經》和《太乙金華密旨》。1929年,他與德國漢學大師Richard Wilhelm合著《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融合歐洲文化與中國文化精髓,發展出別具洞見的心理分析系統論述。榮格受《易經》啟發,貫穿東西文化論述,倡議通過內觀和冥想,回歸內在圓滿自性。榮格曾學習漢語,死前雕刻的石頭,更用中文「天人合一」,弘揚生命最高境界。

Read more

社工Burn out 的警號

社工Burn out的警號 —如何面對「慈悲疲勞」? 緣起:兩年前,「身心靈平台」在梅窩舉辦兩天一夜「正念靜修營」。40位社工圍成大圈,分享心底話。一位社工激動地說:「終於有人關心我們了!過去十年,我每天鼓勵服務對象要自愛自重,其實我自己早已枯竭!今早在沙灘靜心,突然哭出來,盡情抒發積累良久的委屈,非常舒服!其實,許多社工已枯乾,奈何角色需要,加上堅持初心,便繼續死撐!」 當刻,我非常感動、感觸、感慨:如果連專業助人者都枯乾,那香港社會怎麼辦?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聯同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在2018-2019年,訪問了400名全職社工,逾9成人表示曾超負荷工作,6成表示精神壓力大,超過半數有意辭職。 這次,我訪問了20位不同崗位的社工,渴望更多人關注:社工的身心狀態,是整個社會的寒暑表。關懷「關懷者」,是社會的集體責任——我們同坐一條船。 一、甚麼是Burn out (枯竭)? Burn out,就是過勞、倦怠、枯乾,字面意思是「燃燒殆盡」。專業枯竭,是席捲全球的都市現象;原本熱誠的專業助人者,持續透支、精力耗盡,逐步喪失熱情、身心俱疲,深感無力、無助、無奈……陷入情緒枯竭的深淵。 二、理論研究: 1974年,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 Herbert Freudenberger首先提出Burn out — 專業助人者,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壓力過高,長年精力耗損,角色超載,身心被掏空,情緒逐漸枯竭。 1976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Christina

Read more

四道法則

四道,不是臨終贈言,而是日常生活的行雲流水。四道,能提升幸福感、價值感、親和力、感染力。四道,讓悲歡離合轉化為美妙彩虹,痛點變亮點。四道,為每個傷痛、每段關係,創造獨特的價值。 人生最大遺憾,是沒跟親人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請珍惜當下,善用四道;讓當下轉念,圓滿自在。 如何道歉?1、不是內疚自責,而是承擔責任。2、不是情緒勒索,而是深層同理。3、不是展示傷口,而是勇敢修和。 如何道愛?1、必須真誠真摯,而非糖衣炮彈。2、讓對方收到深情的珍惜和重視。3、愛是行動,必須落實生活細節。 如何道謝?1、聚焦內涵特質,而非外在行為。2、需要具體,講出何事何地何人。3、清淨清心,絕不附帶任何條件。 如何道別?1、妳已經盡力,我們都很欣賞妳。2、妳值得被愛,妳的愛永在我心。3、我永遠愛妳,祝福妳幸福快樂。 《四道法則》 周華山  

Read more

我是 (Be)﹑我做 (Do)﹑我有 (Have)

大部份人失敗﹐因為以為成功的方程式是:必須先要「擁有」理想的條件﹐譬如時間﹑金錢﹑伴侶﹑工作﹐然後努力發憤去「做」﹐最終就能「成為」。 這種思維注定失敗﹐因為一直等待理想環境出現﹐習慣等待和拖延﹐那麼即使理想環境真的出現﹐我也沒有能力去把握。也許有人問﹕我還沒有「成為」成功的人﹐又怎能像成功人士般生活﹖其實所有成功的人﹐本來甚麼也不是﹐但他們持續觀想心中的目標和願景圖﹐敢於公開宣告「我成為﹑我是」﹐讓自己即時充滿力量﹐讓本來只是觀想的願景圖﹐透過持續練習而變成習慣﹐透過持續行動而成為事實。高爾夫名將活士初學高爾夫時﹐每天觀想自己猶如世界冠軍般打球﹐細微感受世界冠軍的每個身體動作﹐完全相信自己已經「成為」﹐讓身體習慣了世界冠軍的動作和反應﹐結果他進步神速﹐最終真的成為世界冠軍。 當我身心一致﹐相信自己已經「成為」﹐這個信念就會轉化為物質力量﹐即時散發積極能量﹐持續由我「做起」﹐最終真正成功﹐「擁有」理想成果。如果我根本不相信自己「成為」﹐即使我努力去「做」﹐最終也不會真正擁有﹐因為我的潛意識根本不容許自己「成為」最理想的自己。 快樂﹐就在當下﹐不必外求。 練習﹕ 1﹑Be-Do-Have是非常奇妙的三步曲。首先﹐讓自己完全放鬆﹐在一個完全安靜的環境中坐下來﹐閉上眼﹐然後誠實地問自己﹕「我最渴望創造怎樣的成果﹖」 然後﹐繼續閉著眼﹐放鬆﹐表裡一致去問自己﹕「我需要成為怎樣的人﹐才能夠吸引到如此理想的成果﹖」 2﹑然後﹐把這些美麗的願景圖﹐變成一個事實﹐相信我已經「成為」我的理想目標﹐帶著我已經「成為」的狀態﹐用心講出來。譬如一個渴望減肥的200磅重的人﹐可以說﹕「我是個身材健碩﹐腰圍紮實﹐150磅的健康的人。」 3﹑講「我成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充滿情感﹐觀想一幅美麗的,圖畫﹐衷心相信自己真的「成為」這幅遠景圖的主人翁﹐享受整個觀想的過程﹐譬如感受到自己「身材健碩﹐腰圍紮實﹐只有150磅」。最佳的觀想﹐是猶如親歷其境﹐聽到聲音﹐聞到味道﹐看到情景﹐充滿喜悅愉快的感受﹐身心非常舒暢﹐才進入下一個部份﹐否則可以重做第一至第三步。 4﹑講「我成為」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自我懷疑﹐譬如覺得我不可能成為﹐甚至出現自我批判的情況。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習慣去批判和否定﹐不相信自己會成功。這時候﹐最重要是暫時放下批判﹐明白自己雖有不足﹐我仍然可以選擇把思想聚焦在出路和可能性﹐而不是困難。 5﹑當我們清晰自己的願景圖﹐清晰「我成為」甚麼﹐就可以問自己﹕「我需要持續練習甚麼﹐從而讓這個最理想的自己成為事實﹖」這個部份﹐需要非常具體和生活化﹐譬如「我需要早上七時起床﹐做20分鐘呼吸練習﹐每星期最少五次。」「我每天睡覺前﹐做3分鐘嘉許自己的練習﹐讓自己更加愛惜和肯定自己。」「我會每星期游泳三次﹑每次40分鐘。」 6﹑清晰「我成為﹑我做起」﹐按照這個成功的座標去實踐﹐自然會創造出「我擁有」的美好成果。最後的成果﹐就是最客觀的指標﹐讓我看到自己是否言行一致﹑身心合一﹐抑或是自欺欺人﹖如果我身心言行一致﹐我會感覺舒暢﹐身心健康﹐說話和行動都有力量﹐而且我會非常喜歡自己。如果自己經常生病﹐或者總是事與願違﹐處處碰釘子﹐那我們所做的﹐可能與自己的心互相分離割裂﹐又或者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甚麼﹑要甚麼,那可以重複做第一至第五步。 7﹑清晰觀想「我成為」的願景圖﹐是最關鍵的一步。請確保自己閉起眼﹐完全放鬆和信任﹐真的看到一幅非常美妙的圖畫﹐看到自己最夢寐以求的狀態和處境﹐清晰看到自己與什麼人在一起﹑做什麼事情﹐最重要是感受到內心的喜悅和感動。這個觀想對於初學者﹐可能有點難度﹐需要有生命教練﹑導師或者相關的專業人士在旁協助﹐確保真的掌握到箇中的竅門。  

Read more

幸福關係的五個關鍵

幸福關係,立足雙贏,關鍵在於五個重點:1、從對方角度出發,講出我的需要,堅持大家都贏。2、堅持「我們」思維,讓他收到尊重而覺得他贏了。3、聚焦共同目標,而非差異;欣賞對方正向出發點。4、為對方創造價值,設想他接納多贏方案的轉捩點。5、態度熱誠、情緒穩定,因為一旦生氣,我便輸了。

Read more

幸福關係,源自接納

幸福關係,源自接納。首先是接納自己,承認真實的優點和缺點,放下批判、放下應該,放下完美無瑕的期望;允許自己完全敞開、盡情創造。接納,就是尊重自己真實的需要、情緒和念頭,放下完美,方能完整完善、圓滿自在;否則只要用層層外殼掩飾自己,將自身恐懼投射給他人。抗拒自己,無法愛人,只能投射,情緒操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