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coach 59: 與其不斷靈性消費,不如一門深入。
昨天,有朋友跟我說,他這幾年在身心靈界不斷上課,尋尋覓覓,學了很多,但愈學愈亂,不知道怎麼辦?
我回想當初,我接觸身心靈也曾經不斷上課,shop around,對不同的門派和老師都非常好奇,不斷追尋身心靈最新的潮流發展,幾年過後,我覺得不同的門派,表面上是千差萬別,實質有著非常多共通之處,主要都是讓我們接納自己、愛自己、放低投射、臣服當下。於是,我不再四出上課,而是全心全意跟隨我的生命導師,一門深入,複雜事情簡單做,簡單事情重複做。我個人認為,找到適合自己的門派和老師固然重要,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每天持續地實修,少少學習,多多練習。
我們需要跟隨老師,因為我們自己有太多的盲點,太容易自欺欺人,同時我們不是在跟隨老師這個人,而是他所展示的修為和境界,所以不必美化老師這個人。老師不過是一個角色,他自己一生也在學習和修練當中,老師也會犯錯,不斷在挫敗中成長,所以過分祟拜老師,會變成依賴,將特定模式和法門絕對化,自己亦會固步自封,甚至投射成長原生家庭的完美父母形象,以至一旦看到老師犯錯,我們可能會覺得難以接受,甚或覺得痛苦、被出賣。
其實,與其四出尋找最厲害的門派或老師,倒不如踏實地實修,charity starts at home;真正的慈善與慈悲,由家庭開始,讓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伴侶都收到親切的關懷,無需使用太多身心靈的述語。過度強調修行,甚至標奇立異,可能都只是為了渴望被認同,去包裝和鞏固我們的假我ego。所以,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愈修行,愈需要用生活化的語言去溝通,讓身邊人尋回自身的力量和出路。至於修行的名相、法門和術語,純粹是渡江之舟,毋須執著,更千萬別炫耀。
伸延閱讀:周華山博士 5月10日免費工作坊: 正念教練學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