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coach 109: 害人不淺的性別二元對立

有人問:「華山,你如何看男堅強、女溫柔?」
首先,我們要區分「生物性別」和「社會性別」。「生物性別」指我們與生俱來的性別;「社會性別」指社會文化塑造和期望的性別角色。
傳統社會認同「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上女下」,事實上,不同社會文化的性別角色定位,差異甚大。譬如,我生活過五年的雲南摩梭女兒國,沒有一夫一妻制,女性可以有多元的性關係,女與男都自由獨立。
主流社會文化要求女人裝傻、扮天真,即使比男人優勝,都要壓抑自己,讓男人支配,其實並不公平。同樣地,要求男人裝強、流血不流淚,抑壓情緒和脆弱,也是不人道的。
很多研究發現,父母不自覺地複製主流社會的性別角色定型,鼓勵男孩出外玩、往外跑、理性分析、粗豪爽朗,父母對女孩卻溫柔體貼、呵護備至,也鼓勵女孩斯文細心、賢慧溫柔。
著名學者Nancy Chodorow在1978年的著作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指出,男孩成長很痛苦,因為需要抑壓情感需要,自小便要獨立、堅強、自主,不能和母親太過親密。男人的成長,付出沉重代價,犧牲情感需要,不懂分享,長大後,卻被女友、太太指責冷漠。女孩成長也辛苦,必須學習為別人付出,忍耐溫順,養成依賴個性,對親密關係注入巨大意義,萬一關係出問題,女人就跌入深淵,迷失人生座標。
我們先為人,然後才有所謂性別、種族、角色、膚色、血緣、地域、階級等差異。中國文化講究陰陽平衡,每個人都有陰陽的能量,互補互動。當每個人的獨特需要被尊重,就能順應天賦,自由發揮,創造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