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53 老子:天下至柔,馳聘天下至堅。

古代偉大思想家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所著《道德經》有超過250種外語翻譯版。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統計,除了《聖經》,《道德經》是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作品。

老子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的「道」,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換言之,「道」高於人,自然無為,化生萬物,和諧共生,生生不息,無為而無所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常以「水」作比喻,順道而流,以柔勝剛,以弱制強。天下沒有任何東西比水更柔弱,也沒有比水更強大,滴水穿石,無堅不摧。因此,洪水需要疏導而非堵塞。

中國古代賢君,普遍認同以柔制剛的「無為而治」。「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順民心、知民意、不妄為、不強求。漢文帝、景帝便讓人民從秦朝嚴刑峻法的苛政,釋放出來,得以休養生息,是為「文景之治」。唐太宗面對邊疆衝突,便引用老子智慧:「兵者,不祥之器。」最終,唐太宗化干戈為玉帛,開創中國歷史最輝煌的太平盛世。

老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647年,唐太宗下令玄奘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傳入印度。735年《道德經》被翻譯為日文。16世紀開始,歐洲傳教士將《道德經》傳至歐洲。大思想家黑格爾、尼采、托爾斯泰都十分推崇老子。古人智慧,跨越時空。老子說:「聖人,以百姓心為心。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任何關係,一意孤行,傷透人心。老子提醒我們「上善若水。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