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burn out

認識K已多年。她是心理治療師﹐每天五﹑六個小時﹐要聆聽情緒病人冗長沉重的分享。不少個案長期低沉呆濟﹑毫無動力﹑進展緩慢﹔另一些開腔就不能自拔地﹐在自己的情緒泥沼裡糾纏﹐沒完沒了。K說當初興致勃勃當治療師﹐一年後﹐已經身心疲憊﹐面對嚴重的孤獨與挫敗感﹐自己越來越疏離﹑冷漠。工作時﹐K竭盡全力去支持悲傷的案主﹐進入極度親密的隱私感情世界﹐下班後﹐卻守口如瓶絕對保密﹐無法向任何人傾訴。每天重複地吞咽大量悲情故事﹐K變得麻木﹑欲哭無淚。長期在密室裡﹐接收人性最隱蔽 ﹑最沉重的情感﹐K逐漸對一般社交寒喧﹐感到厭倦﹐連父母的關心﹐都覺得是囉嗦乏味的雞毛蒜皮。K承認自己節節敗退﹑心力交瘁﹐像機器一樣﹐把個案視為標準化的病理學標籤。K覺得很無奈。我鼓勵K馬上求助﹐儘快解決問題。

我不是治療師﹐但K的經歷﹐對我是當頭棒喝。

這年來﹐我看到自己以極大的熱忱去創造DP社群。對我來說﹐DP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崇高的呼召。每次上課﹐我都十分興奮﹐把每次都視為生命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我心裡充滿幸福感﹐深深感動﹐因為學員願意打開自己﹐分享心底最深刻﹑最真摯的感受。自己像一個心靈嚮導﹐帶著學員一起去尋寶﹐翻山涉水﹑九曲十三彎﹐終於在一片荒涼土地裡﹐尋獲豐富金礦﹐刮掉黃金上塵埃﹐竟發現金礦原來就在學員自己心裡﹐只不過多年來陳蹟封塵﹐以至捨本逐末﹐不斷往外索求自己本自具足的寶藏。我每天的工作﹐就與學員返回內心去尋寶。看到自己與學員一起持續成長﹐內心非常滿足。
當然﹐DP才剛起步﹐三﹑五年後﹐我會否像K一樣精疲力竭﹐我不敢說。從自己過去的體驗裡﹐我看到自己能否長期精力充沛﹑喜悅自在地去貢獻自己﹐有五個關鍵的元素。

1﹑確保身體健康﹕每當我疲倦﹐就會焦急煩躁﹑缺乏同理心﹐自然出事。所以﹐我確保自己每天都有足夠睡眠﹐有時明知對方需要我幫忙﹐我也寧願自己能量充沛﹐才去幫忙﹐否則﹐我的幫忙根本無效﹐甚至弄巧反拙﹑傷害對方。DP成立後﹐我更加注重健康和飲食﹐清心潤肺﹐每天游泳﹐確保活力充沛﹑頭腦清晰﹑心情輕快。一旦生病﹐我會視為極之重要的訊息﹕我的心出了問題。

2﹑確保心靈健康﹕幾年前遇上自己的心靈導師﹐如獲至寶﹐每星期都聽老師講課﹐讓心靈被感動和啟發。另外﹐我有一位老外的治療師﹐萬一自我指導無效﹐便求助。刻意找老外﹐以便暢所欲言﹐華人小圈子畢竟人言可畏。最重要是個人修行﹐我每天打坐30分鐘﹐淨化內心雜質﹐培育清淨的慈悲心﹐讓慈悲和愛﹐變成刷牙洗臉般的自然習慣。這是我一輩子的練習。

3﹑創造生活情趣﹕我喜歡看書﹐尤其是心靈小品與修行分享﹐讓自己每天都浸潤在清淨自在的世界裡﹐每次都精神一振﹑喜悅雀躍。如今因為論壇的緣故﹐我恢復寫作﹐用心整理與沉澱自己﹐同時也是貢獻﹐我非常享受箇中的雙贏樂趣。同時﹐我有兩三知心好友﹐真誠地不斷支持與提醒﹐互相照鏡。

4﹑檢視出發點﹕幫助別人﹐最危險是變成逃避面對自己的工具﹔看似幫助﹐其實是滿足自己的慾望﹐補償自己的貧乏感﹐然後沉醉在虛假而扭曲的自我價值裡。然而﹐逃避比面對問題更加痛苦。自己長期掩飾的問題﹐遲早爆發而全盤崩潰。所以﹐我經常檢視自己的內在情緒與出發點﹐問自己﹕我真正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什麼﹖我讓自己變得簡單清淨﹐心無旁務﹐專心一致。

5﹑放下期望﹑盡情創造﹕每一天﹐都以感恩的心﹐視生命的每個挑戰﹐為上蒼給予我的珍貴禮物。我的方法很簡單﹕檢查自己當刻有什麼期望﹐然後身心完全靜止﹐放下一切期望﹐享受不帶期望的呼吸﹐浸潤在忘我的喜悅裡。每晚睡覺前﹐感謝上蒼﹑嘉許自己。於我﹐這是身心健康的良藥。

每個人都需要一條屬於自己的修行路。願我們都找到自己的坐標﹐持之以恆用心練習﹐放下期望﹐盡情享受這個美妙的創造過程﹐讓細水長流﹐讓 dreams possible!

轉化三步曲﹕承認﹑選擇﹑感恩
比地毯還要低

3 thoughts on “小心 burn out

  • 18/03/2012 at 12:01 pm
    Permalink

    讀華山導師的隨筆,每次都受啓發和鼓勵,好像很自然地想打開心靈中一些封閉冷漠的部分。
    或許我自幼就追求心靈成長,或許有太多次破碎的夢,或許有太多次“生不如死”的感受……不禁感歎“相見恨晚”!
    因為華山導師單純慈悲的發心,助長了我生命的動力,相信自己可以活得輕鬆自在!

  • 30/07/2012 at 11:13 pm
    Permalink

    Howdy very cool web site!! Guy .. Excellent .. Wonderful .. I’ll bookmark your site and take the feeds additionally…I am glad to seek out numerous helpful information here in the put up, we need develop more techniques in this regard, thank you for sharing. . . . .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