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的平常心
撰文:Q太郎
最近,收到一位朋友A太太患上末期癌症的消息,醫生憑經驗估計可能活不過一年。我聽到這個消息,心裏感到一種鬱悶、難過,良久不能散去。
A太太是我一起在一間非牟利的服務機構作義工時認識的。A太太是一位家庭主婦,丈夫是某大醫院腫瘤科醫生,育有一子一女。A太太,平時生活形形態健康,愛好運動,廚藝又十分了得,閒來就擔任義工,教授一班家庭主婦烹飪技巧,最近又考獲一個舞蹈導師的資格,在社區會堂教授婦女健康舞。
猶記得半年前,我參加了A先生及A太太的結婚二十五周年紀念晚宴。事源A先生及A太太和另外兩對夫婦朋友剛巧是同一年結婚的,於是大家興之所至,就決定齊齊搞了一個慶祝晚宴。當晚,席上滿桌佳餚美食,眾好友舉杯暢飲。每對每夫婦都分享了他們在二十五年婚姻路上的苦與樂、得與失,温馨無比。A太太當時分享說:她的婚後生活一直平平順順,夫妻相敬如賓,專心相夫教子,二十五年裡無風無浪,感謝上天待她不薄。三對夫婦更豪情壯語的相約二十五年後再來一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白髮齊眉慶祝會。當時的歡樂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怎麼想得到,言猶在耳,已經時不我與。
A太太收到醫院的身體檢查報告的當天,原就計劃好了當晚要乘飛機到澳洲參加女兒的大學畢業典禮,並打算和家人在澳洲渡假半個月。A太太接到報告時,醫院方面希望她不要遲延,建議她盡快入院接受治療。然而她以女兒為重,沒有取消行程,決定如期參加女兒的大學畢業典禮,享受天倫之樂。A太太固然是懷著一個忐忑不安的心情登上飛機,在澳洲度假半個月也沒有將自己患病的消息告訴女兒,免得掃興。一直等到回港之後,才將病情告知在澳洲的女兒。A太太面對自己的生命快將到盡頭時,沒有號啕大哭,沒有怨天尤人,她選擇不接受做任何手術,選擇如常的生活,選擇要將餘下的日子過得美好,選擇要珍惜與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順其自然的活到下車的那一天。A先生是腫瘤科醫生,過往在日常工作接觸無數癌症病人,一直對自己掌握治療癌症的專業知識及技術深具信心,但如今面對癌症病人是自己的妻子,卻發覺自己是如此軟弱無助,無力以對。既不知如何排解快將失去廝守半生的伴侶的那份恐懼與失落,也不知如何安慰患病的妻子。反倒是A太太面對死亡的平常心,那份詳和安靜,給了丈夫堅強、積極面對現實的勇氣。
我們一班好友得悉A太太患症消息,相約A太太飯聚,希望送上安慰及鼓勵的說話。席間,在A太太的臉上看不見憂心忡忡的神情,反而是我們誠惶誠恐的關心顯得相形見絀。A太太分享說:死亡既是不可抗拒的事實,如果只是一味的排斥或恐懼,選擇用鴕鳥的心態來迴避,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把生活變成一種折磨,也許就會錯失更多了。面對死亡,當然對身邊所愛的人和事有著許多眷戀與不捨;不過,與其一殼眼淚、一把鼻涕的度過最後的歲月,倒不如盡最後的餘力,賦予那所剩無幾的日子更美好的價值和意義。
A太太對死亡的豁達坦然,真讓我有一番體悟!
我想, a太太實在做得很教人欣賞
有時,既然沒有什麼把握勝過疾病
不如和它共處
或者,時間真的可以用得更有意思
也減輕了和親友擔心,再擔心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