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1 導論:「東方心學」遇到「西方教練學」

正念和教練學,看似南轅北轍,實則一體兩面:正念是教練學的基石,教練學是正念的實踐。正念,是覺察當下的心學,足以提升教練學的維度、深度和廣度;教練學,則讓正念的深厚內功,落實到人際關係,避免淪為孤芳自賞的白雪陽春。

教練學,源自西方1970年代,植根於20世紀的輔導學、心理學、運動學和催眠學。正念,則源自遠古東方智慧,植根於佛門僧侶的心智修行。當教練學遇上正念,便從「外在行為模式」(Doing Mode) 轉為「內在心智模式」(Being Mode);從解決外在問題的行為成果,轉為回歸內在的心靈覺察;從「設定目標、規劃藍圖、即時行動」,沉澱為心腦合一的當下轉念。教練學和正念,同坐一條船,重視覺察力、親和力、同理心、慈悲心;同時, 兩者的維度和角度,卻截然不同。前者是有形的行動綱領,或者是無形的修心法門,值得互補互助。

教練學需以正念作為基礎,否則容易外強中乾、曇花一現。
正念需以教練學作為實踐,否則容易自命清高、脫離群眾。

傳統教練,聚焦於案主描述的「問題」。正念,看清「問題」只是心的投射,將焦點從外在問題,轉為內在覺察。我們的「知」,便從頭腦「認知」,昇華至心靈感悟的「覺知」。正念,讓教練觀自在,不對立、不費勁、不批判(non-dual,non-doing,non-judgment)。看似無所作為,其實無所不為;讓案主站在更高維度和寬度,觀照自心。當教練學立足於正念,便不再聚焦於過去事件,而是用心當下、如是靜觀。於是,外在創造成果、披荊斬棘;內心表裡如一、悠然豁達。正念教練的最大任務,就是當下臨在,啟動和諧共振的清淨能量場,讓案主(服務對象)放下雜亂思緒,回歸心腦合一的清明自在。

正念是心靈力量之「本」,教練學是心靈力量之「用」。前者為「道」,是固本清源的終極法門,後者為「術」,是具體實踐的世間快道。兩者結合,內外兼修,讓正念教練「成為」(Be)同頻共振的小太陽,讓案主回歸當下,找回內在力量。

正念不屬於東方,教練學不屬於西方,兩者皆適合全人類修持。《正念教練學》是嶄新論述,渴望拋磚引玉,引發蝴蝶效應。鼓勵大家閱讀這書時,心懷正念,覺察內在,視為自我啟導的珍貴旅程,發展屬於自己的修行路,真正全民self-coach。

SC2 正念:騎劫佛法,還是普度眾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