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
世態無常,如何自處?
誠意推薦「侘寂」(wabi-sabi),這是傳統日本美學,接受生命的變幻、無常、不完美,方能幸福自在。
「侘寂」起源於中國宋代(960-1279)的道教,後來傳入佛教禪宗。「侘寂」是深度簡樸的生活藝術,善待一切順逆,品嚐萬物的缺陷,從園林、建築、陶器、插花、衣物,到生離死別,莫不如是。「侘」就是簡陋樸素的優雅,不追求白壁無瑕,不貪求金碧輝煌;「寂」就是看透萬物無常生滅,感悟箇中變幻無常的無盡創造力,猶如被風吹彎的樹木枝幹、在破爛牆角的青苔和小花,盡是劫後餘生的百折不屈,綻放出寧靜樸實的睿智和謙卑。
侘寂,也體現在日本茶道:16世紀由茶藝大師村田珠光,使用破裂茶具,珍惜殘缺本然,搭襯簡約俐落、自然木紋傢具,激活想像力、培育慈悲心,如實靜觀,放下二元對立的美醜評斷。換言之,凹凸不平的裂痕,短暫易逝的生命,毋須內疚、決非失敗,而是成住壞空的真諦,讓我們放下貪執,感悟自然之美,珍惜每個當下,一期一會。
侘寂,也呈現為金繕藝術,用金粉與塗漆,修補破損陶器。如其掩蓋裂縫,不如是彰顯裂紋,善用金粉,黏合崩毀器物,在縫合處上繪漆灑粉;透過精細技藝,讓裂縫彰顯缺陷的震撼美態,將生命痛點,變為亮點。深刻劃痕,正是歲月印記。一旦抹去傷痕,便否定生命實相。保留不完美,勇敢站出來,分享生命脆弱,細味不完美的美,激活傷痛背後的寬恕和愛,方為生命美學的豁達大道。
人生,猶如器物,歷經歲月洗刷,難免破裂損壞。與其逃避掩飾,不如勇敢面對,視為人生本然,從中看穿執念,方能自由飛翔。
感謝攝影大師Jeffrey Siu,教我認識「侘寂」,期盼分享Jeffrey的正念美學精神,薪火相傳。
Jeffrey 老師的侘寂分享:
https://youtu.be/Vd_bWml40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