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學英語?
撰文:鄺頌安
呯!大門在背後自然地關上了。我火速拋下背囊、脫掉雙鞋,正欲走進房間,開「腦」開工之際,父親從房間走了出來。當日氣溫高達30度,尚未走近,我已嗅到他的汗味。「啊,還以為你沒那麼早呢,我在替你重新造過兩個抽屜呀。」
我只好坐在客廳靜待。近日,由於買了數個組合櫃,原來的一些家具得以退下火線,父親因而拆解了它們,計劃將之循環再做(由於那些原來的木櫃均由良好的木材所造成。)
等候期間,我在想,父親真好,當我還沒有提出主意時,他已主動出手了。其實,我的床是一年半前訂製的,店主說是夾板,送上門時,卻是蔗渣板。送貨那天,懂得木工的父親已嘀嘀咕咕,粗言橫飛……
「哼,正一垃圾,不夠兩年,就好似發霉了!不要錢,送給我也不要。」正思考時,父親拿著一塊木板走了出來,又開始埋怨。我只是隨意地勸說了幾句,他始終連珠炮發,我便不再出聲了。
後來,他暫時停工,我便開始工作。作為視障人士,由於需要應用發聲軟件,聆聽屏幕上的文字,因而總盼望有一個寧靜的環境。只是,門外再度傳來重重覆覆的怨言!
我心裡有點不滿,只好悄悄的關起房門。
但不一會,我問自己:「剛才你不是很欣賞父親的嗎?你還沒有為此事而多謝他呢!」我尚未欣賞他,皆因他尚在工作,我還沒有多謝他,因為他一向不會對此有任何回應。一個「人肉錄音機」式的自問自答。
那就是事實的全部嗎?就是為了他的表達方式──不如我那麼正面,充滿感恩和欣賞,我便開始判斷對方嗎?這樣,我就要抹掉他的一切優點嗎?主動、細心、勤力、不怕辛苦、環保……就是為了自己不想聽那麼多埋怨,我便不想跟他溝通嗎?
社會要求兩文三語,有些人為了「煲劇」打機,又或工作需要,更會學好日文韓語。目的各有不同,但成果之一就是可以跟不同的人溝通。類似地,如果我真的希望與父親溝通,我為何會抗拒「他的語言」呢?我為何不先放下自己的一些價值判斷呢?難道定要父親學懂「我的語言」,我才和他展開對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