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之道

撰文:悟空

大半個月前, 行哲到一家小的電器鋪, 買了個籃牙耳機. 本想買那個一向用慣的牌子的, 店員推薦另一個不知名牌子, 說功能一樣,​​ 不用充電即可使用, 7天內有問題回來找店家. 於是付錢取貨走人, 沒有要包裝盒.

結果, 使用時發現連線效果不好. 事忙, 行哲14天后才回去找店家. 店家推說當時賣貨給行哲的店員放假, 而且沒有包裝, 說要等通知供貨商後再行處理, 需時7天.

等了7天, 行哲沒有接到通知, 於是到店追究. 店家說只能更換同牌子耳機. 行哲要求補錢更換其他牌子. 店家堅持說沒有包裝, 不能更換! 行哲覺得不合理,原包裝是店員代扔掉的. 而且就算換同牌子耳機, 聯線問題依然存在, 店員著自行找供貨商處理.

香港的小商店, 良莠不齊, 某些店家為了圖利, 不會為消費者考慮! 買東西, 還是到大商店較為安心, 價格雖然貴一點, 然而,有問題發生時起碼會得到比較公道的處理.

行哲的記憶裡, 這不是第一次感覺”被騙”. 很多年前就碰到過黑店, 那次看好了款式付好了錢, 店員說沒貨, 著補錢買貴一點的型號! 當時行哲年少, 不懂得怎樣應付, 只能被逼吃了啞巴虧.

再有一次, 行哲代客人買某牌子活洛油, 店家在貨物的商標上貼了價格牌, 顧客驟眼看見包裝盒以為就是某牌子- “黃X益” . 結果送貨物給客人時, 撕掉價格牌一看, 才發現是”黃老益”, 尷尬之餘,為之氣咳! 行哲想回去理論, 奈何, 匆忙之際, 沒有拿收據, 只能作罷!

金額不大, 損失不算是什麼. 大部分客人碰到這樣的情況都會怕麻煩, 因為投訴既費時也失事, 於是選擇忍氣吞聲. 只是這樣就不免縱容了無良商販, 鼓勵了他們繼續去欺騙消費者!

報紙上屢屢有報導, 消委會也經常點名批評黑店的經營手法. 然而, 坊間的不法參茸海味店, 電器店, 首飾珠寶店等等繼續偷雞摸狗, 干著騙人的勾當! 身為消費者其實要捍衛自己的權益, 敢於挺身而出, 指正這些無良商販! 讓他們知道有所收斂, 免得其他人再上當受騙。

這一次, 行哲決定不再容忍, 報警處理! 其實明知警察來到也做不了什麼, 一般也只是著客人自己循消委會投訴處理. 然而, 最低限度要讓奸商嚐到一點麻煩, 起碼警察來時,會問長問短, 其他客人看到了也會有所警惕.

香港的市道已經衰落, 勉強為之的是金融和旅遊業, 業者假如還是這樣欺騙消費者, 只怕是殺雞取卵, 讓有意消費的人卻步! 最後損失的是整個社會!

前段時間, 民間的旅遊議會嚴肅處理了惡導遊“阿珍”, 社會輿論廣泛認為是個大快人心的好例子! 這也側面反映了一眾消費者的心聲。

行哲曾做過零售, 知道客人口碑的厲害! 一個美好的消費體驗, 會令到客人再次回頭光顧! 一個不好的消費體驗, 客人會誇大了十倍地宣傳給身邊起碼超過十個親朋好友, 結果店鋪損失的將可能是十個客人的生意! 大的零售店, 都明白這個道理, 有時明知客人無理, 也寧願吃小虧, 滿足客人需要! 營商之道, 表面上買賣的是商品, 重要的是讓客人在交易的過程中得到美滿的感受和體驗. 就算偶爾商品出了問題, 倘若客人在投訴處理過程當中的體驗是公正美滿的, 客人還是會選擇繼續光顧的! 這是為什麼大品牌一旦發現了問題, 寧願花巨資回收產品, 也不想讓客人產生該品牌不負責任的感覺的緣由!

好事可能做十遍也沒人關注, 壞事只要一件, 就足以致命! 這道理在營商和為人處世上, 都值得我們大家認真正視!

香港貴為購物天堂, 很大程度依靠的是低稅率的優惠. 論營商手法, 待客之道, 相比歐美國家, 差距甚遠!! 行哲衷心盼業者好自為之!

情緒叉燒包
廣告小品

One thought on “營商之道

  • 12/10/2011 at 1:48 pm
    Permalink

    近日,也遇到類似情況,出一部I 電話,問了朋友,知道從網絡商出機應較划算,誰知,店員一口氣講了很多資訊,也不及消化,結果,每月的月費最終比預算中的多了數十塊錢…當然,我相信自己也可能聽漏了,誤解了,沒有問清楚,但有時候,我想,一個消費者真的可以隨時隨地也如此精明嗎?一次過聽那麼資訊,真的很難全然接收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