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樹

撰文:秦力宏

電影, 是不是要跟香港時下的電視劇一樣 – 要確保劇情、感情線大眾化, 為了觀眾一定要明白, 畫公仔就要畫出腸? “另類”, 是否就不可登堂入室? 就是嘩眾?

有幸見到荷李活名星支持參與 “生命樹” 這近期 “另類” 之作。故事有關美國五六十年代一個一家五口小鎮家庭, 以及後來大兒子(主角)人到中年時基於過去成長的經歷, 對生命和神的尋覓和體會。主角年少時, 一天突然傳來二弟過身的消息。故事沒有明顯交代此事的來龍去脈。父親和母親的悲傷, 以他們的情緒反應表現出來, 但悲情對話不多, 只是有位鄰居安慰母親說時間會沖淡痛苦, 雖然 “聽來很殘酷”。

反而, 觀眾接著見到的, 是一個又一個大自然壯麗雄偉的畫面, 不分時間, 地域, 穿插在劇情之中 – 宇宙的藴讓, 星體的形成, 恐龍的出現, 藴石的來臨, 地勢的雄偉, 神祕的玄光, 水對生命的潤澤和衝擊, 生物結構的細膩 … 不是末日浩劫那種刻意營造的強迫性感官刺激, 而是悄悄然讓你感受自然力量的奧妙。

(這電影網址會給你一點點 idea, 請按:  http://www.twowaysthroughlife.com)

我初看時也會問: 畢比特跟恐龍有什麼關係? 這不是侏羅紀公園啊。導演用了不同角色對神的內心禱告作簡潔的voice-over, 用於這些大自然景觀片段跟故事主線的轉接。最有代表性的, 就是 “我, 於(這些現象)其中感受到你” 和 “你, 為何要讓(這不幸)發生?”。我想導演就是把事情的發生和生命的無常, 放在一個很浩瀚 ,很遼闊的時空 (put it in the greater scheme of all things), 就好像把一滴水滴在時間的滾滾長河中, 不禁令人感動, 謙卑。不是要人們片刻就頓悟生死, 而是給予一個宏觀的角度讓觀眾去領會。每個個體或每度能量之間的關係, 互動, 吸引, 融合, 分離等, 都不是偶然。

另一個貫穿電影的金線, 是樹。主角小時候與爸媽弟弟合力在家花園栽種一棵小樹苗, 日漸長得高大茂盛。主角人到中年的劇情, 並沒有用人物對白交代, 只見他在不同的地方位置用心尋覓和感受。看他居住的大宅設計簡約獨特, 和工作間的摩天大廈宏偉非常, 電影把其拍攝得能與天比高一樣, 主角也經已今非昔比。然而, 周圍不乏樹木的出現, 連繫着主角尋覓的根, 童年的往事 – 媽媽充滿愛, 很愛玩, 不受束縛, 和孩子打成一片; 爸爸的古板, 嚴肅,為家人的相處添上壓力。

爸爸心裡愛家, 也時常教兒子做人處世。但他將大大小小的期望加諸兒子身上, 也造就了主角的反叛。雖然背景是美國, 其實劇中爸爸眞的有點像傳統中國式的爸爸呢。爸爸有 “唔衰得” 的信念, 要充男子漢, 但最終未能成功, 鬱鬱不歡。這些就與主角成長中其他點點的苦痛 (或者是bitter-sweet) 的經歷和所目擊的生命何等脆弱的片段, 造就了今天的主角。

接近劇終時, 主角越過了冷峻的荒野, 來到岸邉, 在淺灘上與成長中碰見的所有人物重遇。微風吹來時, 主角跟爸爸, 媽媽, 弟弟, 童黨, 朋友, 鄰居, 甚至是童年的自已熱烈抱擁問候, 看得我心裡有點感動。其實, 我們也可以在平靜放鬆時透過心裡觀想, 做到這樣不分時空地域重遇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人 (或者自己), 完成一些未完的說話和事情, 令自已更加完整。我們是否還與有關的人聯絡, 其實並不重要。原來在DP學習的觀想和自他相換, 就是這一幕呢!

 

有錢沒法花
偷情?

2 thoughts on “生命樹

  • 25/07/2011 at 5:29 pm
    Permalink

    看來,這部電影真的值得看看 呢

    謝謝你的介紹

    我在想,如果真的可以和一些舊日好友,說些心底話,實在很好,這樣,對己對人也有好處…
    說不定,我們可以鼓勵到他們,說不定,我們可以收到很溫馨的回應

  • 25/10/2011 at 8:58 pm
    Permalink

    I agree with your writtening.Resources like the one you mentioned here will be very useful to me! I will post a link to this page on my blog. I am sure my visitors will find that very useful.

Comments are closed.